編者說明
本講記為雪歌仁波切自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4 月應台灣高雄的法友之請 而開講的,前後共有 53 講。本講記的文稿前 43 講是從網路上下載的,其餘的是 由眾多法友合作謄寫而成。
本課採用的教材第十三世達賴喇嘛經教師普覺強巴造的 《辨析量論意義之攝 類建立 — 理路幻鑰》。在教材方面仁波切作了多處的補充,一是在講解心王與心 所時,參考了 《阿毗達磨集論》。在講完 51 心所後,補充 《俱舍論根本頌》對心 所的分類。在講解 「附述各宗派之主張」時,補充了 《宗義建立》自續派及應成 派對有境的主張方式。
在講解時,仁波切依著學員理解的程度而講,因此在次第上並沒有完全依照 教材的科判。本講記的科判排列上反應的便是仁波切教導的次第,可是科判的層級 則保留 《理路幻鑰》原有的。舉例說,在講解境的時候,仁波切先講丙二、立自 宗,之後才講丙一、駁他宗。在本講記的目次裡,丙二便排在丙一前面,因為仁波 切先講前者的緣故。至於先講的被判為丙二,後講的卻被判為丙一,這部分是依教 材而編的。明白目次編排的道理,相信讀者便能自在地穿梭於教本與講記之間。
不過,在量的這部分,仁波切的分段與 《理路幻鑰》的略有不同。編者發現 仁波切的分段其實更令人明白分段的道理,因此這部分的科判完全依著仁波切所講 的而分科,與 《理路幻鑰》的不相同。
另一個關於目次的說明是心類學在本教材中的大理路裡的一個大單元,因此本講記的目次是從乙二開始。雖然在教本裡,有些地方沒有把駁他宗、立自宗及斷諍論分得那麼清楚,可是在講解時,仁波切會說。再者,當講駁他宗時,仁波切會提到自宗與他宗的第一個或第二個辯論等。為了在學習上更清楚文脈的轉折,編者決定將它們立成科判。因此,本講記中目次,有依原文而編的、有依講說的次第而編、有依仁波切的歸納而編。
2016 年仁波切應台北的法友之請在四諦講修佛學會作了一個 「如何學習心 類學」的演講,回應心類學研討班,在演講中,仁波切提出在學習心類學時應注意的幾個重點,因為主題跟本講記有關,特將見胤法師整理的稿以附錄的方式附在本 講記後。
將本論整理出來,主要是為了自修,當然能將它供養給其他同好,以收相互 切磋之效,編者感到十分歡喜。不過由於編者才疏學淺,瑕疵的存在是難免的,因 此附上仁波切對所有文字稿的囑咐,並藉它表達編者的心聲:「這是為了我自己深 入學習之故,也是為了與我根器差不多的人們,寫下這部論著,但完全不代表這是 很究竟、最準確的內容,裡面可能有錯誤的地方,懇請有智慧的大德們批評指教, 感激不盡。」說明
本講記為雪歌仁波切自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4 月應台灣高雄的法友之請 而開講的,前後共有 53 講。本講記的文稿前 43 講是從網路上下載的,其餘的是 由眾多法友合作謄寫而成。
本課採用的教材第十三世達賴喇嘛經教師普覺強巴造的 《辨析量論意義之攝 類建立 — 理路幻鑰》。在教材方面仁波切作了多處的補充,一是在講解心王與心 所時,參考了 《阿毗達磨集論》。在講完 51 心所後,補充 《俱舍論根本頌》對心 所的分類。在講解 「附述各宗派之主張」時,補充了 《宗義建立》自續派及應成 派對有境的主張方式。
在講解時,仁波切依著學員理解的程度而講,因此在次第上並沒有完全依照 教材的科判。本講記的科判排列上反應的便是仁波切教導的次第,可是科判的層級 則保留 《理路幻鑰》原有的。舉例說,在講解境的時候,仁波切先講丙二、立自 宗,之後才講丙一、駁他宗。在本講記的目次裡,丙二便排在丙一前面,因為仁波 切先講前者的緣故。至於先講的被判為丙二,後講的卻被判為丙一,這部分是依教 材而編的。明白目次編排的道理,相信讀者便能自在地穿梭於教本與講記之間。
不過,在量的這部分,仁波切的分段與 《理路幻鑰》的略有不同。編者發現 仁波切的分段其實更令人明白分段的道理,因此這部分的科判完全依著仁波切所講 的而分科,與 《理路幻鑰》的不相同。
另一個關於目次的說明是心類學在本教材中的大理路裡的一個大單元,因此本講記的目次是從乙二開始。雖然在教本裡,有些地方沒有把駁他宗、立自宗及斷諍論分得那麼清楚,可是在講解時,仁波切會說。再者,當講駁他宗時,仁波切會提到自宗與他宗的第一個或第二個辯論等。為了在學習上更清楚文脈的轉折,編者決定將它們立成科判。因此,本講記中目次,有依原文而編的、有依講說的次第而編、有依仁波切的歸納而編。
2016 年仁波切應台北的法友之請在四諦講修佛學會作了一個 「如何學習心 類學」的演講,回應心類學研討班,在演講中,仁波切提出在學習心類學時應注意的幾個重點,因為主題跟本講記有關,特將見胤法師整理的稿以附錄的方式附在本 講記後。
將本論整理出來,主要是為了自修,當然能將它供養給其他同好,以收相互 切磋之效,編者感到十分歡喜。不過由於編者才疏學淺,瑕疵的存在是難免的,因 此附上仁波切對所有文字稿的囑咐,並藉它表達編者的心聲:「這是為了我自己深 入學習之故,也是為了與我根器差不多的人們,寫下這部論著,但完全不代表這是 很究竟、最準確的內容,裡面可能有錯誤的地方,懇請有智慧的大德們批評指教, 感激不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