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祖師&師長 關於我們 課程下載 法藏文庫 道次第FAQ 道次寶藏 藏文學習 活動照片 各中心連結 道次世界之友 友誼連結 網站地圖
LAMRIM WORLD MENU
課程分類
最新課程
最新MP3
最新文字稿
最新影片
下載排行榜
法友筆記分享
課程下載
課程下載
課程名稱: 普賢行願品2012TC 漢語拼音: PuXianHangYuanPin2012TC 編碼: D1-1-91
授課師長: 穹拉仁波切 翻譯: 吳翠雯老師 瀏覽次數: 20142
課程簡介:

      《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品〉廣受漢藏兩地佛弟子的歡迎。它為漢係佛教八宗所同遵共誦,尤其被列爲淨土五經之一;它為藏係各派傳承祖師所著重弘揚,宗大師認爲它是修持積集福德資糧的殊勝法門。

課程教材:

普賢十大行願,出自《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為唐朝般若三藏所譯《四十華嚴》的最後一品。

普賢菩薩為大眾揭示,若欲成就如來殊妙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及普皆迴向。菩薩即是以此十大行願,證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法行願之典範。吾人效法菩薩發普賢十大願,修普賢十大行,當下就與普賢菩薩的法界相應;以萬行因花,莊嚴無上佛果,必能圓滿福慧,成就如來功德,契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注釋:D1-1-91PuXianHangYuanPin2012TC普賢行願品-佛子行徑 釋(藏翻中)

藏文注釋者—章隴班支達—昂旺洛桑滇悲賈千
藏文中譯者--台灣 丹津確措(釋法海)

附加檔案一: PuXianHangYuanPin2012TC-ch-PuXianHangYuanPin普賢行願品01-V20120906.pdf
附加檔案二: D1-1-91PuXianHangYuanPin2012TC普賢行願品-佛子行徑 釋(藏翻中).pdf
附加檔案三: 2012穹拉仁波切請法儀軌-大字版.doc
師長叮嚀:
備註:
序號 上課日期 頁碼行數 上課主題 中文
Mp3
中藏文
Mp3
藏文
Mp3
文字稿
Pdf
上課影音
下載說明
003 2012-09-16 P007L15 - - - 上課影音...
002 2012-09-15 P006L28 - - - 上課影音...
001 2012-09-14 P001L01 - - - 上課影音...
[文字稿主題] - 普賢行願品三
2012-09-29 19:00:53
普賢行願品(三)
穹拉 仁波切
仁波切說今天沒有辦法完全照著內容一一說明,再來是挑上面幾個偈誦說明。今天中間跳過幾個偈誦,從下面這個偈誦開始。
所有與我同行者 於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 一切行願同修學
希望我在切身中都可以修大乘法,而我在修行大乘法中不論在哪一個受身的狀況下都可以和同樣修行大乘法的同行們一起共住。我們要實修佛法,特別是我們要實修大乘法願我可以遇到一樣實修大乘法的友伴。遇到友伴實在非常重要,我們的友伴行為非常良好。慢慢的我們也會被他轉好,如果我們友伴行為不良好,慢慢我們行為也會受到虧損。在我們做這樣的祈願的時候我們的祈願內容是,希望我們也希望遇到同樣喜歡法的人做為伴侶。身處在一個大的國家當中,我們會遇到各處各樣的人,有相應佛法的人及不相應佛法的人各式各樣的人都有。雖然我們會遇到喜歡法的人及不喜歡法的人,但是面對那些不喜歡佛法的人我們也不要心生厭惡。我們身處在一個各式各樣的人及大環境或大國家當中,包括不喜歡法的人這樣很多。同樣喜歡法也會有喜歡各式各樣的內容。面對這樣不同的人,我們不應該升起不喜歡的心情,而是應該設法與他和睦相處。那如果在和他們相處的時候,聽到他們升起對法很多的批評的時候呢?我們在這個時候不應該有情緒覺得我不高興,應該去聽他說他不喜歡法理由是什麼?應該進一步去觀察他所說的理由到底有沒有道理。如果他說他不喜歡法的理由是很有道理的話呢,其實我們也應該跟進,我們也應該把佛法放下。可是如果我們觀察之後發現如果他說他不喜歡法的這個理由沒有道理的話,我們應該以平常心看待,把他不喜歡法的道裡放在一邊。如果我們經常和抽菸的朋友在一起,然後我們也會吸到煙,可能我們也會變成抽菸者。如果我們的朋友是喝酒的,那恐怕我們也會變得慢慢沒有酒不行。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真的很容易看到,從朋友的習慣我們真的很容易養成和朋友一樣的習慣。所以朋友真的是非常重要。雖然我們的朋友是一個很愛抽菸的人,跟他在一起我們不一定會變成抽菸者。如果好朋友抽菸,我們不一定變成一位抽菸者,我們容易變成一個抽菸者。
講到這裡,仁波切又有他的歷史要講,他小的時候那大概是他十四五歲的時候。他還記得那是他的老師還叮嚀他說朋友是一個非常重要又關鍵者,所以你不要去和那種有在抽鼻煙的人在一起。老師不喜歡抽鼻咽這件事,所以老師就這樣告訴他。可是當時在寺院有人抽鼻煙,而且有一位跟仁波切同年齡的人很喜歡抽鼻煙。仁波切常常跟他在一起,仁波切就變成一位有在抽鼻煙的人。一開始是好玩,朋友說你吸吸看。因為鼻咽是放在鼻孔吸一口,一開始是好玩,還記得吸第一口的時候煙嗆得他眼淚都嗆下來了。雖然常常嗆地嗆他眼淚都嗆下來,但是最後變成一個是有在吸鼻煙的人。仁波切剛才示範藏人吸鼻煙的方法,好像是把菸草放在一個煙盒的地方然後放在鼻子的地方去聞。一旦養成變成習慣要斷除變成很辛苦。仁波切說他從大概十四五歲一直到印度的時候大概是三十七歲,那一段時間他都有在抽鼻煙,時間很長。雖然有人跟他說抽這個煙會傷害你的腦喔!但是那個時候根本不想聽。仁波切說還記得抽鼻煙的器具,就是裝鼻煙的鼻煙壺嘛!他有一個非常美,上面有非常多的雕飾,很漂亮。他還有一個裝鼻煙的湯匙,上面還是用金子做的。仁波切說那些他都有。然後他們有在抽鼻煙的同學會開玩笑說,我們這個喔是一邊抽鼻咽一邊觀修取捨法。(眾人笑) 那是後來從印度到美國在出發前,前一世的林仁波切,他是穹拉仁波切的根本上師。他跟仁波切講說:你不要再抽鼻咽了,當你到美國去以後。那時候林仁波切給穹拉仁波切四個教戒,第一個:不要再抽鼻煙了。第二個:早上要早點起床。第三個:上班不要遲到。第四個是跟人家要和睦相處,不要愛生氣。但是知道要戒跟馬上真的要斷除是非常困難,剛剛到美國的時候美國也買的到鼻咽。要馬上斷是很困難,有人教他一個方法說,抽一點真的煙可以幫你戒掉鼻煙。所以有一段時間仁波切兩種煙都抽,鼻煙也抽,一般煙也抽。養成習慣以後很難戒。有一天,仁波切故意給他吸得很強很大力,因為吸得太大力了就吐了,因為吸太多那天就吐了,然後那一整天他都不想吸了。用這個方法再加上同時從印度叫別人不要再寄過來了,然後後來仁波切就把鼻煙戒了。仁波切說在美國認識中國人朋友,這個朋友開的是鼻煙壺專賣店。他的店裡就放著各式各樣跟鼻煙壺、湯匙等等用具。有一天仁波切就去,喔!你的鼻煙壺真的非常好看耶!我也有一個,怎樣怎樣的。仁波切說那時的心情是我說了這麼多,你會不會送我一個!這個商人就跟仁波切說,麻煩你寫一篇文章說鼻煙是怎麼製造的,鼻咽要怎麼吸。仁波切就寫,寫了之後這個人就給他一百塊美金的稿費,仁波切就好開心喔。仁波切說這是他唯一寫稿賺錢的機會,就是寫了字有錢拿。仁波切沒有遇過寫佛法書拿錢這樣的事,那次是寫鼻煙的事。五十年前美金一百塊其實是很多,所以仁波切還記得他拿到一百塊是多高興啊!後來他們還是有送仁波切小小的一個鼻煙壺。以上這篇故事要告訴你的道理是什麼呢? 如果你跟一位抽鼻煙的人在一起,你也會變成一位抽鼻煙的人。至於抽菸的這件事,只有在他嘗試戒鼻煙的那一段時間,他有抽過菸。他周圍有很多抽菸的人,但他沒有因為這樣而抽菸。這一段其實主要講得內容是什麼呢? 當我們跟我們喜歡的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模仿他的所作所為,所以他們的行為想法就會影響到我們,因此對於交友這件事情要謹慎,就是在這個偈誦裡附帶提到的內容。
在這個國家裡一定有很多決心要修行、捨棄今生到山洞裡修行的人。不過因為他們到山洞裡面了,所以我們很難遇到他們。可是平常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這些各式各樣的人包括抽菸的喝酒的甚至服用藥物的人,當我們跟他們相處時我們要謹慎不要染上了他們的習慣。仁波切說他其實有很多喝酒的朋友,可是他並沒有喝酒。總之這個偈誦在談得是一個菩薩的發願,菩薩的發願是願我能遇到一個真正在實修菩提心者做為友伴。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不同的人,光是從法這樣來看我們會遇到不喜歡法的人,也會遇到跟我們持著不同宗教見解的人。比如說不同宗教的人,例如基督教等等。遇到這些不同的人我們要注意內心不要升起不喜的心,我們應該這樣想其實各個宗教都是在教我們修慈、悲及忍辱等等。因此如此所以我們要恭敬所有和我們不一樣的宗教。仁波切說這一點很重要。以他為例,他其實有去過印度教的寺廟,及回教的寺廟等等,一些修行的場地他都有去過。那同樣以佛教來講那對不同國家的修行者,這些出家修行者,泰國以及其他國家法師他都有和其他國家法師用過餐。他說他有一位住在美國的朋友,如果遇到泰國或緬甸的出家人他都會請這些出家人到他家來,供養他們,用餐供僧,同時也為他們說法。那時候仁波切那位朋友都會叫他一起去,仁波切都有去。這些泰國和緬甸的出家法師晚上都是不進食,只能在午餐那一餐宴請他們。當他的朋友邀請他們一起去聚餐的時候,他有著對食物的貪心,他想晚餐這一餐不能吃中午這一餐一定相當豐盛,而且對方又是泰國人,所以一定可以吃到很好吃的泰國菜。所以他是帶著對食物的一點貪著到食物的會場。仁波切大家都知道嗎!他是一個很愛吃的人,所以他是帶著對泰國法師的信心以及對食物的貪心來到會場。因為在場的這些法師是不成許大乘法的,因為他們是泰國及緬甸的法師,他們不成許大乘法所以在吃飯聊天的時候他們會說大乘法不好等等。不過這些話並沒有影響到他的食慾,他還是有吃到好吃的泰國菜。他說在美國也有很多中國寺廟。他記得他剛到美國去的那一年中國新年,他的朋友就約他一起到中國寺廟裡去用餐。說好了時間是中午去,他的朋友特別跟他說要中午十二左右點到,晚一點到食物就不豐盛了。仁波切說他十點多就出發了,十點多出發一共吃了三間廟。那是他第一次吃素食的經驗。他記得他第一間就吃很多,第二間和第三間就吃不太下去了。仁波切說中國寺廟他經常去,一方面認識一些熟朋友所以會去。再來是他自己的中心常常會有一些在中國寺廟其他的法友來到他們的中心。他過去中國寺廟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他的朋友也有帶他去基督教教堂裡,他自己也常去。雖然他自己不會念誦基督教徒念誦的念誦文,但是到了念誦完以後會有一個奉獻,拿了一個箱子奉獻,他知道怎麼做這件事。仁波切說他不會為了自己的寺廟而開口向別的寺廟說請你捐錢,這樣。可是為了基督教的教堂去募款這件事他會做。拿著箱子請人家捐點錢,這樣。總之我們身處在各式各樣的大環境裡面,面對我們不同的宗教,我們要恭敬,同時彼此間要和睦的相處。如果我們心裡想的是他跟我們不一樣,他不是佛教徒,我們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在以前印度我們會看到很多佛教和外道徒做辯論,那其實他們當時辯論的內容都是有關些什麼呢?一些有關法的內容,包括應該如何修行。對於一位修行者應該如何做比較適當,針對這一點他們會做辯論。針對這一個部分,他們會很實際做辯論。但是時至今日我們做辯論,你很容易不小心變成政治的議題,那反而會引發更多的爭端。所以仁波切認為面對我們不同的宗教,現在恭敬以待不要做太多爭論。時至今日對於不同的宗教應該盡力的去和睦相處。面對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教義,包括在宗意上的主張,有些宗教認為有造物主的存在,有些宗教認為沒有造物主的存在,這個方面如果要進行真正的激辯的話是很不容易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互相尊重。
就以台灣來說,台灣有很多大寺院。其中有幾間大寺院仁波切說他有去,到那裏可以看到很多出家的法師,包括男眾和尼眾的法師,他說他到那裡就真得是很想歸依你們!歸依僧!他想著這些都是很想修行的修行人,想到這裡仁波切就對修行人升起了信心。不過這裡要說明一下喔!仁波切第一次到美國的中國寺廟是有帶著吃好吃的心去中國寺廟的,那到這裡是真心的,是真心的想要歸依佛法僧,歸依三寶,這樣!因為到了台灣根本不用想為了吃好吃的食物到寺廟,因為平常大家已經塞好吃的東西讓他快要吃不下了,所以到寺廟得時候不會有想要吃東西。那因為在台灣有非常多的好朋友,都塞好吃的東西給仁波切吃,所以他吃的都快要滿出來了!仁波切說他聽說有人看到美食很想吃,吃完以後又怕胖,然後就催吐。他說這種事從來沒有發生在他身上。然後講到吃東西吐出來這件事,仁波切想到大家在瑕滿難得裡有一個喻嗎!他講到藏魚!用這個來形容珍惜的心情,對於少得到的東西珍惜的心情這樣,就是在藏地你要吃到魚是非常困難的,在魏藏那個地方。有一個人他好不容易人家給他魚,他就吃了好多喔!吃到多到快吐了。他就吃到用一條繩子把自己的脖子綁起來,人家問他幹嗎?他說:不是啊!吃到我怕我吐出來,我想說吐出來那就太可惜了。所以我就把我的脖子綁著不要吐。為什麼要舉這個喻呢?主要是幫助我們去思維說現在我得到了這個可以好好修行的人生,當我得到的時候卻沒有好好的運用,讓他在無意義的事情當中浪費掉真是非常可惜。就可惜的心情來說,就這樣喻來說明。仁波切說,好好好,就他的故事他要暫停一下,他有一大多奇怪的歷史故事不過現在不講了,那麻煩大家保密一下喔!他第一次到中國寺院就心裡想著東西會很好吃,麻煩大家保密不要跟其他人講。
我們再來看到下一個偈誦。
所有益我善知識 為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會 於我常生歡喜心
在這個偈誦裡面談到的是善知識,在這裡中文寫的是所有益我善知識,藏文裡用的是友伴。這裡益我的友伴主要的意思是指善知識,或者說我們上師。這些善知識或上師是說法或饒意我者。簡單來說為了利他而說法者,簡單說他說法但他的目的是為了利他,我們可以稱為善知識。這個偈誦的內容就是願我能夠遇到這樣一個善知識,願我能夠如他所開示的那些學處修行。在這裡我們不論講上師或善知識,在此處講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是希望執遇善知識,執遇善知識必須具備一些標準,我們才能識他為善知識。而這些標準有一些不同,我們要來看我們所修的大小乘共乘,或者是大乘,或者是密咒乘。這些不同的乘別所符合善知識的標準又不一樣。所以當我們要依止一位善知識之前,我們要先觀察,如果這位善知識我們的標準。符合我們才能依止為上師,不符合的話就不行。所以如果今天有一個人說我可以給你講法,錢拿過來,這種人就不要依止了。那如果今天我們跟仁波切請法,我們跟仁波切說我們請你說法,那如果我來的時候你們會不會給我吃火鍋呢?那你聽到這個,你就直接說,我不會給你,你也不用來了。接著你就直接跟仁波切說:你不好。仁波切說像他在此處的一個講法,就很像學校的專家講一些專業的內容一樣。你們不需要把仁波切想成一種上師,上師做意。我們彼此之間就以朋友相待就好了,不必想著仁波切所有你想的話我都會照做,不用這樣想。那總之你就是要先觀察,先觀察,觀察他是一個好的上師之後呢!那你內心裡依止著我要依止你的話去做意之後呢,那你們的師生關係就會在那時候建立。
因為接下來的內容仁波切說滿困難的,要仔細的去解釋也滿困難的,所以他一面做口傳一面針對其中一些偈誦做解釋。
一般說我們去接受一個口傳會有什麼好處呢?主要是說我們去接受一個口傳或過龍之後會在我們的心中種下一個習氣,這個習氣會幫我們來生再研閱經論更容易了解。比如說同一個人他讀某些經,他覺得某些經很容易,讀某些經他覺得很困難。這有關於他過去生他有沒有種下跟這生的習氣而影響到今生他對某些經理解很容易對某些經理解很難。仁波切問你們說要從頭嗎?仁波切說你們要從頭,那他遵命。他照辦。(大眾笑)他說他念得時候只會念藏文,不會念中文。仁波切說他過去生中可能英文中文這兩個習氣都沒有種下過,那記得他剛到美國的時候,學英文這件事他可能很辛苦,他聽不懂。可是就聽力方面,當年他聽中文的能力比聽英文的能力好。不過後來因為沒有再串習的緣故,就沒有再學中文了。這樣他種下的習氣看來,如果到來生如果還是得到人生的話,他的英文會比中文溜一點。中文可能就是還好。中文他懂得不多,可是大鼻子他會講。藏文有一個字叫紅頭,紅頭就是禿頭的意思。這個中文他會講。?行這個字他也會。其他只會幾個字而已。

口傳開始


以上圓滿口傳,普賢行願品的口傳圓滿。
接著對偈誦的解釋,請翻到第八頁或第九頁
乃至虛空世界盡 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 我願究竟恒無盡
這個記誦的意思就是說,就像虛空你沒有辦法碰到他的邊界一樣,有情也是無邊無際的。願我能夠把這些無邊無際的有情全部都安置到佛果位。就像虛空沒有邊際一樣,有情也沒有邊際。這些無邊際的有情一個也不剩的願我能把他們都安置到佛果位。願我能夠幫助他們盡除心緒當中的惡業及煩惱。這邊有寫到業、煩惱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大乘的祈願當中呢!在任何時候祈願的對象都是一切有情,希望一切有情可以獲得利益。所以當我們想到病人可以離開病苦的時候,這時候一切病人也是包括一切有情,一切所有生病的有情。所以即使當我們在生病,不是只想到我們自己,而是想到一切的有情,而自己其實也是在一切有情當中的一員。所以當一切的有情離開病苦的時候我們自己也納在病苦當中。當我們不快樂或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比如以生病的時候,我們都會想著去跟阿彌陀佛或是觀世音菩薩或是藥師佛等等做祈求,這些我們都會做,我們都有做。那在做的時候我們希望解除病苦的對象,如果想著所有病人所帶來的福德資量會更大,為什麼?因為只想著我們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被想的對象只有一個人。可是當我們想著一切有情的時候呢?有情無邊無盡,所以你想著能讓一切有情離開病苦這份心意,它能夠帶來的福德資量也是無邊無際的。當我們累基的福德資量越多越厚的時候,我們如願成辦的機會也就越高。我們希望我們可以離開病苦的這件事也就越來越可以成辦。
接著仁波切說念誦普賢行願品可以帶來的利益
從十方所有無邊剎以後就是念誦普賢行願品所能帶來的利益,應該就是說這個普賢行願品可以帶來的利益。這個偈誦是說,如果你依著普賢行願品這樣的文句你去念誦發願的話,你會有什麼好處。那這個偈誦
十方所有無邊剎 莊嚴眾寶供如來
最勝安樂施天人 經一切剎微塵劫
若人於此勝願王 一經於耳能生信
求勝菩提心渴仰 獲勝功德過於彼
簡單來說,即使你對十方一切有佛在的地方你都去做供養的話,那你所累積的福德資量非常非常大,但是比起如果你能夠依著普賢行願品的內容,當你了解到這些內容以後,然後你去做思維,你去做觀修,去做修習。而這個修不是你仔細地去做觀察修,你僅僅根據文意去略修的話,僅僅如此,你所得到的福德資量,都遠大於你對一切有佛所在的地方去做供養所造的福德資量功德來的大。
那接著再看下一個偈誦
即常遠離惡知識 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 具此普賢最勝願
這一句話是說當你真正了解到普賢行願品的意義意思,而且你在了解意思以後,如同文句所講的去做觀修的話。那你就不會投生到惡趣當中,你就淨除了你會投生到惡趣的因。同時也淨除你會遇到惡知識的因,所以簡單來說如果能夠知文意如文去觀修的話,你就能淨除很多很多的惡業。那比如說今天我們當軍人,假如我們遇到不得不上戰場去殺人的情況的時候呢,我們可以這樣想,今天因為我是軍人,所以我不得不去造下這樣如此殺人的業,那內心升起後悔感接著去念誦普賢行願品,對淨化惡業會很有幫助。
再來看
速見如來無量光 具此普賢最勝願
如果這樣去念誦普賢行願品的話,不僅僅是曾經造過的惡業能夠盡除,同時在我們此生結束之時也能建到阿彌陀佛。仁波切解釋為什麼無量光就是阿彌陀佛!藏文裡邊文字,無邊的光明無邊的光亮就是阿彌陀佛。
再來看到下一偈
往昔由無智慧力 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 一念速疾皆銷滅
一般我們講的最大的惡業就是我們講的五無間罪,包括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生血、破合和僧。即使你造的是這樣重大罪業,透過念誦普賢行願品,這些罪業也都能夠消滅。
接下來
族姓種類及容色 相好智慧咸圓滿
諸魔外道不能摧 堪為三界所應供
當我們這生透過了解文意,思維觀修普賢行願品的話。不但可以使我們的罪障盡除,同時使我們投生的來世是非常圓滿的。包括身行的圓滿、財物受用的圓滿等等。這就是這個偈誦所要談誦的內涵。
速詣菩提大樹王 坐已降伏諸魔眾
成等正覺轉法輪 普利一切諸含識
那隨著我們今生做這樣普賢行願品的觀修,盡除了罪障。我們來生的投生也會很好,用這樣生生增上的方式讓我們在對佛法的了解及修習生生都能進步,最終我們都能我們都能成佛。這邊講的菩提速詣樹王下,藉由這樣的念誦下我們就能快速的成佛,我們就能轉動法輪利益眾生。
若人於此普賢願 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 決定獲勝菩提道
當我們不論是念誦這部普賢行願品,或是僅僅手去觸碰到普賢品這個經文,他能產生的福德邊際到底有多少呢?這件事情,只有佛能真正了解,連聲聞聞覺也無法知道我們做這樣的法行他的福的邊際到底到哪裡。
那接著請大家看,因為這是漢意經文的順序,在藏意經文的順序是果報唯佛能證知 決定獲勝菩提道之後接的是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大家看一下第八頁,在藏譯倒數第7行中(大家注意一下順序有所不同)。所有我念誦普賢行願品累積的善根,我希望我做的回向文殊師利菩薩做什麼樣的回向,我就做像那樣的回向,接下來下一句,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當年諸佛所做的那些回向,我亦如是回向。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願我臨終之時親見阿彌陀佛,親見阿彌陀佛後對阿彌陀佛升起無比的信心。
我既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 利樂一切眾生界
當我投生到極樂淨土之後,願我現在所發之一切願都能完全的成辦。
彼佛眾會咸清淨 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覩如來無量光 現前授我菩提記
因為我們都說投生到極樂淨土是一種化生,在蓮花中化生出來。希望我能在蓮花中化生投生到極樂淨土去。願我投生到蓮花中,當蓮花一打開我就見到阿彌陀佛,見到了阿彌陀佛之後由阿彌陀佛對我們說法及受偈,對我們說你將在不淨剎土中成佛及利益眾生。以上這是我們這一偈祈願的內容。當我們得到阿彌陀佛的受偈之後,當我成佛之後,祈願我不要舒舒服服的待著,願我繼續成辦眾生的毅力。
蒙彼如來授記已 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眾生界
當我們得到阿彌陀佛的受偈,當我們真正成佛之後,願我不要放假,就好好地以無數無際的化身能夠廣利一切的眾生。我們都期望我們能投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去,因此這一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接下來跳到藏文的這一偈
若人誦此普賢願 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 成就眾生清淨願
我此普賢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沈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簡單來說這是做一個念誦完的迴向,就是依於我念誦普賢行願品的功德及善業。其實這個善業是非常非常殊勝的,我願將這一切殊乘的善業都回向一切的眾生願他們都能成佛,願他們都能投生到極樂淨土去。
那接下來還有一段文是法本上所沒有的,我念慢一點。法本上沒有的原因是,仁波切接著念誦這一段是譯師,當初從梵文譯到藏文的譯師,他把整個經文譯文譯完自己所寫的祈願文。我先念一下這個文,如果大家看法海法師的譯文應該看的到,可是我念誦的版本應該是(湯香明)老師他的譯文。
如是願王最勝尊 利益無邊諸眾生
普賢所成莊嚴文 一切惡趣皆令空
譯師的祈願文他的意思是什麼呢?我現在所譯的這部經是祈願王,中文上寫的是普賢行願品,如果是從藏文直接譯成中文會成普賢行願王。為什麼說他是王呢?用國王來稱呼這部願文。他的理由是第一:他是佛所親口宣說的。第二:他是所有菩薩發願的總集。所以我們就稱呼為祈願王。無論是念誦這部祈願文或是思維這部祈願文,或是把這部祈願文的內容講說給其他有情聽的這些功德,那希望全部用來迴向利益一切有情,希望一切有情都能成佛。希望地獄道、三惡道能夠完全空寂,寂滅完全沒有。仁波切講譯師期望他譯這部經典的功德可以讓三惡道關門。就好像當我們這個世界非常和平,沒有壞人的時候,監獄就要關門一樣。當然所有的眾生都成佛以後,就不會有地獄惡鬼畜牲三惡道的眾生了。譯師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希望譯這部論所有的功德,讓所有的眾生都能成佛。就好比這幾天我們集結在這裡,共同講聞普賢行願品,仁波切說雖然他講的內容有些正確,有些是有錯的,雖然他講的並不好。但是依於講授普賢行願品這樣的法行,他累積了很大的福德資量。同樣的在現場聽聞的我們,也許有些同學聽得很懂,有些同學聽得不太懂。不管你聽得很懂或不太懂,但是我們都依於聽聞普賢行願品這個經,我們也都累積很多很多的資量。所以我們都應該把累績的這些福德資量,迴向給一切有情,願大家都能成佛。所以我們要把這幾堂課共同講聞普賢行願品累積的善根,觀想化為無邊無際我們平常供養三寶的供養物,比方化成無邊無際的花朵香等等。我們就觀想,這化成無邊無際的供養物我們就供養給左手邊這三尊佛。我們就想著說,我們把這些善根都供養給您,請您您讓我們成就佛果位。接著我們就想著說,佛說:好好好。那同樣得我們也可以把想著,我們把累積的這些善根供養給阿彌陀,然後就跟阿彌陀說願我這樣的善根可以投生到極樂淨土,可以成佛,希望所有得眾生都可以投生到極樂淨土去。接著我們就觀想說阿彌陀說:沒問題我歡迎你們來,快來吧。那我們在做這樣一個供養完之後呢,其實諸佛菩薩們都會非常非常地高興。為什麼呢?為什麼諸佛菩薩為什麼會因著我們這樣的供養而高興呢?原因是因為當我們做了這樣的善行、法行之後,就表示我們離佛果位或是說離快樂就更加靠近,那他們所身心承辦的就是我們能夠成佛,我們能夠獲得究竟的安樂。那當我們以這樣的善心善業去成辦的時候,他們當然會非常歡喜,那今天的講法就到這裡。
相關檔案一:普賢行願3.docx 38.7KB
發表人: 郝亮晴
目前無人回覆!!
[回覆文字稿] - 普賢行願品三
姓名:
回覆內容:
驗證碼:
   
首頁  祖師&師長  關於我們  課程下載  法藏文庫  道次第FAQ  道次寶藏  藏文學習  活動照片  各中心連結  道次世界之友  友誼連結  網站地圖  堪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