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祖師&師長 關於我們 課程下載 法藏文庫 道次第FAQ 道次寶藏 藏文學習 活動照片 各中心連結 道次世界之友 友誼連結 網站地圖
LAMRIM WORLD MENU
總說
道前基礎
道次第FAQ
道次第FAQ 總說 佛教見解上,有四部宗義,佛教修行次第上,則有三士道或小乘大乘顯密之別,道次第與此二者,如何配合?
問題: 佛教見解上,有四部宗義,佛教修行次第上,則有三士道或小乘大乘顯密之別,道次第與此二者,如何配合?
回答:

  佛教見解上,有四部宗義,佛教修行的次第上,則有三士道,或小乘大乘顯密之別。若問:「佛教的見解與修行次第之間,有沒有關係?」當然有關係啊。

 
  首先,見解的高低,影響修行的深廣度。毗婆沙宗與經部宗的見解,適用下士道與中士道的修行,至於上士道,一點點可以了解,但無法真正修得如唯識宗與中觀宗那樣圓滿。
 
  以大乘的五道來說,大乘資糧道下品,依毗婆沙宗與經部宗的見解可以修,資糧道中品則有些困難,到了資糧道上品,就沒辦法了。雖然他們的宗義也提到大乘資糧道怎麼修,往上加行道、見道、修道怎麼修,通通都有講,但實際上去修的時候,卻修不來。由此可知,見解對修行上的影響極大。
 
  上士道以上的法,持唯識以上的見解,才修得來。以後你們會知道,如密乘「樂空無別」這種空性的道理,最起碼也要具備唯識的見解,這是最低標準。因此,大乘的修行,對小乘宗義者如毗婆沙宗或經部宗而言,修的有限,沒辦法整體、完整的修,所以也沒有辦法往上走。
 
  唯識以上就行。不過,也分層級。唯識見解最初階,往上是中觀自續派,再往上則是中觀應成派。這些宗義者,修小乘的法或下士道、中士道,完全沒問題。因此,宗義見解與大小乘修行之間,關係如是。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一部很殊勝、獨特的論著。道次第裡,雖不斷強調一切法已總攝在這裡,然而宗喀巴大師講的時候,中士道以下不談唯識和中觀,主要是以毗婆沙宗和經部宗的見解為主。因為修下士道與中士道時,不可以要求或論及唯識中觀等高深的見地,否則很多人辦不到。因此,中士道以下的階段,具備毗婆沙宗和經部宗智慧的程度就可以修了。
 
  例如,下士道談「業果」時,宗大師一直引用《俱舍論》等經論,意思是在這個階段,不必用到唯識中觀的見解,它只是一種較粗淺的業果觀念,有下二宗的見解就足夠了。換言之,下士道階段,用毗婆沙宗和經部宗的智慧能夠認出來的業果去修,就可以修得不錯。當然,更深細的業果道理,毗婆沙宗和經部宗修不來,唯識中觀才行。
 
  因此,宗喀巴大師在道次第裡的引導,十分善巧。大家要清楚喔。下士道、中士道階段,他並未要求一定得達到唯識中觀的智慧才能修,只要具備下二宗的見解就已足夠。當然,以高深的智慧修下中士道,肯定能修得更深、更廣。至於上士道階段,下二宗的智慧,則無法應付,修得有限,需唯識中觀的智慧才修得來。此時,宗大師認為,修上士道必得具備唯識中觀見地的要求,就出來了。
 
  由此可知,我們要不要修四部宗義?先不談為了了解毗婆舍那、空性而學,光是前面下士、中士階段有四部宗義的基礎,就不一樣了。有學的時候,「喔,現在是下士道、中士道的階段,所以,從宗義的角度可以如何如何解讀…。」這就不一樣了,是吧?因此,學習四部宗義,對於我們學習三士道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學習這課程,也是蠻必要的。
 
20110930
檔案: 道次第FAQ-007-29110930-總論A-R20120808.doc
首頁  祖師&師長  關於我們  課程下載  法藏文庫  道次第FAQ  道次寶藏  藏文學習  活動照片  各中心連結  道次世界之友  友誼連結  網站地圖  堪誤回報